流感季提前1个月!新毒株H3N2 肆虐下,专家揭穿3个最坑认知!
时间: 2025年10月28日 来源: 北京家恩德仁医院
“全班23人,18 人发烧请假,幼儿园提前放了秋假。” 宝妈张女士的吐槽近日冲上同城热搜。 这个本该11月才进入流感季的国家,提前五周宣布流行期到来。
这场流感浪潮,主角正是今年的“新面孔”——变异后的甲型H3N2毒株。而去年是甲型H1N1,因此大众对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的免疫力就会更低一些,需引起重视。
临床上来看,甲型H1N1、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主要症状都是发热、咳嗽、咽痛,全身的酸痛、乏力和头痛都比较明显。
普通感冒往往以鼻塞、流涕、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,全身症状轻微。如果出现突发高烧、全身酸痛乏力、头痛等症状,要高度警惕流感。
“去年打了疫苗还感冒,今年干脆不打了”—— 社交平台上的质疑声,折射出大众对流感疫苗的普遍误解。结合专家解读,这些认知误区正在埋下健康隐患:
误区 1:疫苗没防住感冒就是无效 “流感疫苗只认流感病毒,不认普通感冒病毒。” 专家解释,普通人每年会遭遇2-4次普通感冒,多由鼻病毒、冠状病毒引起,而流感疫苗针对的仅是甲型H1N1、H3N2 和乙型流感毒株。疫苗虽不能完全防感染,却能让重症风险下降70%。 误区 2:身体好就不用接种 28 岁的程序员小李就栽在了这个误区上。他感染 H3N2 后硬扛3天,最终因心肌炎住院。“年轻人免疫力强,但流感病毒可能引发免疫过度反应,导致心肌炎、脑炎等严重并发症。” 专家强调,医务人员、教师等密切接触者即使健康,也需优先接种——他们既是易感人群,也是家庭和社会的 “病毒传播枢纽”。 误区 3:早接种会早失效 “10月接种的抗体,撑不到明年2月高峰?” 这种担忧完全多余。专家测算,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虽在6-8个月后开始衰减,但核心保护力仍能维持12个月。10-11月正是最佳接种窗口,因为疫苗产生抗体需要两周时间,赶在高峰前建立防线至关重要。
面对变异毒株的威胁,科学防护需分人群精准施策,疫苗接种与日常防护缺一不可: 重点人群优先防线(60岁+老人/ 0-5岁儿童/慢病患者); 疫苗选对是关键:老人建议优先选择四价疫苗; 6月龄-2岁婴儿只能接种灭活疫苗,禁止使用减毒活疫苗。 症状监测要敏锐:老人若出现意识模糊、呼吸困难,儿童若持续高热超3天或抽搐,需立即就医。慢病患者感染后,应在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,避免诱发基础病急性加重。 职场人群防护技巧 办公区消毒重点:每天用75%酒精擦拭键盘、鼠标等高频接触表面,H3N2在干燥物体表面可存活4小时,潮湿环境下则能存活24小时以上。 口罩正确佩戴:在电梯、会议室等密闭空间必须戴医用外科口罩,N95虽防护更强,但长时间佩戴可能降低呼吸舒适度,反而影响依从性。 全家通用免疫提升法 营养支持:每天摄入200mg 维生素 C(约2个橙子),搭配鸡蛋、瘦肉等优质蛋白,可增强黏膜屏障功能。 环境管控:室内每天通风3次,每次30分钟,湿度保持在50%-60%,干燥环境能加速病毒失活。 用药原则:发烧低于38.5℃无需用退烧药,可通过温水擦浴降温;切勿滥用抗生素,其对病毒感染完全无效。
医生团队 DOCTOR TEAM
刘家恩
院长
刘家恩博士1977年进入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(现武汉大学医学部),1982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。1985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妇产科硕士学位。1989年赴比利时留学,1991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学硕士学位。1995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学位。1992年-1995年任该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卵浆内单精子注射(ICSI)实验室(该实验室是ICSI技术的创始机构)首席主任和胚胎着床前遗传病诊断(PGD)实验室主任;1995年-2002年任美国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人工辅助生殖中心主任和PGD室主任。2003年被聘为武汉大学教授。 刘家恩博士长期从事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和试管婴儿工作。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76篇,有多项国际首创技术,例如:世界首例植入前胚胎DMD诊断技术、睾丸精子体外培养成熟技术、世界首例将ICSI应用于PGD、超快速植入前胚胎单细胞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(FISH)、植入前胚胎单细胞重复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。 ...
张为远
主任医师
张为远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围产保健、高危妊娠管理、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处理及产前咨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;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26项。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0余篇。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、三等奖12项,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2000年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。已培养博士、硕士研究生一百余人。 擅长项目 高危妊娠管理; 产科出血及妊娠合并症; 产科并发症的诊治。...
孙志华
主任医师
硕士学位,主任医师,教授。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,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访问学者。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,对妇产科急、危、重症患者的抢救积累丰富的经验,特别是对高危妊娠管理提出(早预测、早预防、早预案、早演练、早预警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康复)“八早”管理模式即系统-整体管理模式,能够显著降低或控制高危妊娠风险;对妇科微创手术(包括腹腔镜手术,宫腔镜手术,经阴道手术等)有独到的经验;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治与康复有独到的见解。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撰写医学论著两部:《医学微生物与优生优育》,《瘘外科学》 ...